我们今天就讲一个药,它叫苍术。
苍术这个药虽然号称它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事实上在《神农本草经》中是没有苍术的,那时候的名称叫术,在仲景的书里就叫白术。
其实完整的提出了苍术的概念其实是从陶弘景开始的,完整的苍术这个名称,其实是在《证类本草》当中出现。苍术历来都是分两种,南苍术,就是茅术;北苍术就是北苍术,就是分南北,南苍术的质量比北苍术好。
为什么呢,主要有几个要点:越是好的苍术,它气味浓郁,因为它里面还有的芳香油比较多,我们用苍术,其实就是在一个平衡的状态,等下我会跟大家再提到这个问题。
苍术有生用和炒用之分,同理我们这一本教材对于这个药物当中的记载,大家一定要分清楚,其实很多我们教材上记载的功效,是把它的生品和它经过加工炮制后的作用讲在了一起,如果我们没有给大家讲清楚的话,就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困惑。
就是说苍术它是具有燥性的,这是中医的说法,那么现在化学的说法就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那么这个挥发油它需要平衡,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挥发油它就是真正能起到祛风湿,散寒,有所谓发汗的作用,就是有一些教材当中是有补充了散寒发汗的作用的,但是大家如果你去临床体会,你去用苍术,根本没有这个功效的,你去用它拿来散寒它散不出去,拿它来明目,它明目不了,你拿它发汗它没有什么汗出,这个是因为大家用的苍术的品种不好。
第一,可能用的苍术有些是北苍术,作用就差很多,第二,这个其实讲的是它生品的功效,就是用生苍术切片,没有麸炒过的,这一种状态当中它有这个作用,因为它里面的芳香油含的多,或者中医叫做燥性比较强,所以它有这个作用。
如果我们要取苍术更好地来发挥所谓除湿痹的作用,尤其是风寒湿痹,那么你要用生苍术确实会比炒的要好,但是因为它的辛味比较重,它辛味还是保留的,它的温性也是比较强,所以叫辛散温燥,祛风散寒。
但是大家要注意,我们临床上大家看到的,绝大多数几乎都是麸炒苍术,麸炒了之后它的药味当中的辛就被散掉了,那么剩的更多的是苦温了,它不是散的、温燥的性了,它是苦温燥湿了,所以我们用的苍术,更多的是一些燥湿健脾的作用了,它的香味其实已经大打了折扣,同理,它体内当中含有的芳香油也大打了折扣,那么它的燥性也是不强了,燥性不强有什么好处呢,它就不太会伤及阴分,但是它也有它不好的地方,你如果是拿它来发散的,祛风湿的,那你用炒苍术其实是不够的。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今天用这个药我是要取它哪一部分的作用,或者说让它更好地发挥哪个作用,要让它辛味留还是不留,就是说让它这个里面剩的多不多,是跟你选的品种和使用方法以及配伍是有关系的,这是一点,大家要注意。
第一,生苍术和炒苍术是不一样的,它们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第二,我们在临床上使用不要忘记,苍术本身没有行气作用,它跟厚朴不一样,厚朴这个药它自带行气作用,但是苍术这个药它就是没有行气作用,所以一般苍术往往是跟具有行气的药合用的就能增大这个化湿药的作用和它的效力。
因此大家看到的最多的例如:苍术跟厚朴、苍术跟陈皮、苍术跟枳壳,合用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苍术它本身当中,尤其是麸炒苍术,苦温燥湿健脾作用是不错的,但是它一般要跟行气药合用,这个就是它的弱点,那么这一点上就希望大家要知道怎么去合理的选择相应的药物,使我们临床上提高疗效。
苍术呢,大家在选择上,就是说有条件的话,尽量选用茅术,生的茅苍术它会结晶的,大家以后看到了就会知道,可能因为用生苍术的很少很少,所以这些看的也都少了。
所以,其实我们中药学的使用过程当中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医家在发明各种药物的炮制当中,也是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索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所以我们不能望文生义。
有的人说我就是喜欢用生苍术,有的人说我就是喜欢用麸炒苍术,有的人说我无所谓,其实这个都是对中药的不够认识,不够敬畏,我们要让每个药物发挥我需要的最好的作用。
那么希望大家要在临床实际过程当中能实实在在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因为这个药物是大家非常常用的,我们就给大家提个醒,你在临床选药的时候,怎么发挥作用,选择合适的品种。
张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