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关某,女,65岁,患者卵巢癌广泛腹腔转移,医院行化疗后,血细胞全系降低,神疲乏力,尤以消化系统受损严重,卧床不起,反复呕吐,给予生白,生血小板治疗后,身体状况有所恢复,但仍偶吐酸水,无食欲,进食少,在治疗卵巢癌期间,反复出现,自觉咽部有物不易咳出,声音嘶哑,间断泛酸水,间断打呃,胸闷气短,输注增强免疫力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要求中医治疗
-6-9初诊:无恶寒,无汗出,泛酸,无烧心,进食后出现呃逆,自觉食物聚集心下,口服通便药物,大便始下,通便后即腹泻,乏力,口苦,无食欲,无口干,舌质红,无苔,舌面裂痕。精神抑郁,敏感体质。
腹诊:腹力/5,肚脐上悸动,胸胁苦满
腹诊图:
印象:太阳少阳太阴合病
四逆散合苓桂术甘汤
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炙甘草10g茯苓20g桂枝10g炒苍术15g石膏0g三剂颗粒剂。
-6-16复诊:有汗出,吐酸水,进食后呃逆,心下不适,不消化,大便不畅,乏力,口苦,恶心,无食欲,无口干,舌质红,薄白苔苔。
腹诊:腹力/5,心下痞
印象:太阴病
方证:外台茯苓饮
陈皮0g枳实10g生姜9g生晒参10g甘草10g茯苓20g炒苍术15g
-7-26复诊:患者诉身体舒畅,有汗出,咽中有痰阻塞,声音嘶哑,似有痰上逆,恶心减轻,心情较前舒畅,进食后恶心减少,舌上有苔,脉沉弦。
腹诊:腹力/5,胸胁下未及压痛,小腹两侧压痛。
印象:太阳太阴合病夹瘀
半夏厚朴汤、橘枳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陈皮0g炒枳实12g生姜6g清半夏9g厚朴0g紫苏叶10g茯苓20g炒苍术15g甘草10g泽泻15g白芍20g川芎6g当归10g
-8-1出院前,患者诉头怕冷,裹头巾,前热后凉,有汗出,嗓子有痰,声音嘶哑,恶心,恶心后咽部痰液增多,吐酸水,或吐涎沫,间断打嗝,进食后气体向上反,嗳气不断,间断胸闷气短。舌质红,舌面白苔。
腹诊:腹力/5,心下压痛
印象:太阳太阴合病
处方:桂枝汤合吴茱萸汤
桂枝12g白芍12g生姜6g大枣10g炙甘草15g吴茱萸10g党参0g清半夏9g
服此方后,呃逆症状明显减轻,进入下一步治疗。
本患者治疗期间处方涉及半夏厚朴汤、茯苓饮吴茱萸汤方证鉴别。
茯苓饮:以心胸满不能食为主要症状,本方证常有噫气,但患者以噫气为快,且大便多溏,旋复代赭汤证苦于噫气不除,大便虚秘者显著。
半夏厚朴汤为太阳太阴合病,治疗外邪内饮证而胸痛满闷恶寒者,辩证要点为胸满,恶寒,咽堵,咳逆,以咽中不利,胸满闷为主症
吴茱萸汤:治疗胃虚有寒饮,冲逆头脑,头疼、头晕、呕吐、恶心,食谷欲呕
附胡老讲座论述:
第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太阳伤寒,经过发汗吐下,病好了,可是出现里虚的情况,心下痞硬胃虚了,这也由于吐下之后,大病之后胃气虚,气逆而为嗳气不除,旋覆代赭汤主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此人素日胃就不好,可没明显发作,由于外感,经服药,吐下等伤胃气,新得的病好,但素日胃的疾患明显发作,心下痞硬,就是人参证了,为胃虚,邪饮趁胃虚而往胃上来,故心下痞硬,邪气上逆,故嗳气不除,应用旋覆代赭石汤主之。此方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有相似之处,也有人参、生姜、甘草、半夏、大枣,为健胃治逆的,治呕逆,另外加旋覆花代赭石,旋覆花是下气去结气的。代赭石是收敛性健胃药,此药在治本病不要重用,多用反伤胃,后世说是镇重使逆气不往上来,其实是收敛性的健胃药,有点补益的性质,此药重用,对胃不好,所以用人参、生姜、甘草、大枣、半夏,就是健胃降逆,用旋覆下气去结气,代赭有点健胃镇逆作用。此方与前三泻心比,没有芩连去热,也不解烦,也不治下利,此药在临床上对胃的疾患,经常有嗳气不除,与生姜泻心汤嗳气食臭,不同的是,有下利,而这里没有,反倒治大便干,对便秘,此方有效。旋覆代赭往下性的力量相当大,此方治胃疾之嗳气与陈皮之嗳气不同(橘子姜汤,也治嗳气),后者之嗳气是,觉得闷打膈后舒服,希望打膈才好,为橘皮证,茯苓饮也有此证侯,一般胃不好,食欲不振,有逆气,但打膈较舒服,主要以痞闷为主,用茯苓饮就好,健胃行气利水,而旋覆代赭石不是的,它是苦于打膈,嗳气不除嘛,难受,故此方有治噎膈的机会,就是胃食道发炎,癌证等打噎相当凶,用此方好。另胃泛酸,胃痛、打膈、大便干,此方好使,如果酸太多,可加乌贼骨,注意大便稀不行,用茯苓饮比较好,这些都是常用的方(56:00)苦于嗳气所以说“嗳气不除”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那么这一段,虽然我这么讲,但它不应该列在这,大概它应该列到太阴病里就对了。这虚寒吗,胃虚有寒饮,食谷欲呕,这吴茱萸汤也不光只治食谷欲呕的,可以有很多,这个后面还会讲到。那么这个方子应用的机会很多,它胃虚有寒饮,冲逆头脑,头疼头晕啊,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遭遇很多这个方子。有很多美尼尔综合症,头一晕腾的就要吐,吐就挺凶,那吃吴茱萸汤就好,这个你们在临床中可以试验。在一个是偏头疼,尤其是幼儿偏头疼,大概都是用吴茱萸汤的很多,同时它也治胃疼。胃疼也得属于这个虚寒有寒饮的这种情况,这头疼,头晕,只是呕吐、恶心,
橘枳姜汤在孙思邈书中底下有小注,他注得很有意思:胸痹,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这幅幅如满就是气塞,就是气塞满。噎塞,不但胸部这块憋,咽喉也憋,噎塞就是气还是往上撞的。习习如痒,老是像痒似的,所以我们治梅核气这类的咽喉不利,常常大量用橘皮也起作用,我们常用的不是半夏厚朴汤吗?这半夏厚朴汤合用橘枳姜汤也挺好,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噎塞习习如痒,咽喉老是不利落,老感觉发痒。喉中涩燥、唾沫,喉中感觉干,这后世方剂一看到喉中干,橘皮、生姜就不能用了,其实这个方子健胃,胃健就能生津,橘皮、生姜都能健胃,促进食欲,所以如果胃不好也有用橘枳姜汤的机会,要是加上人参、茯苓、白朮不就是茯苓饮吗?茯苓饮就治胃的。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他这个药里头有厚朴,也用半夏、茯苓、生姜,就是小半夏加茯苓汤,是下气治饮的、治呕的嘛,饮而呕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前面讲过了。他这里用厚朴消胀行气。苏叶这个药是个行气的药,大家都知道了,所以既有水也有气。古人说气结,此之谓也,就是觉得气有所结滞,不但在嗓子,在胸、心下都觉得不痛快。
这在临床上常遇见这个病,这个方子非常好使的,所以后世管它叫做大七气汤,这个毛病也叫梅核气,这个方子常用的,既去饮它就健胃。临床胃病有的时候胀满不欲食,我也常用这个半夏厚朴汤,这个半夏厚朴汤配合茯苓饮我常用。因为他是胃虚停饮,停饮胃都是不好,不是大虚衰,就是胃气不怎么好才停饮,所以他这个半夏用的相当重,一升就是一小碗,半夏这个药下气去饮治呕,合用茯苓、生姜,成小半夏加茯苓汤,我们前面讲的痰饮篇,你们看一看里面有的。另外搁消胀行气的厚朴,既能够行气也能够去饮。这个病究其因还是痰饮、气结这么两种因素造成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