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林口县ldquo八化rdq

近年来,林口县把中药材列为全县重点推进的特色产业,全县中药种植面积目前达到20.5万亩,其中道地药材7.45万亩,药食同源药材沙棘13万亩。年,全县中药材起收面积3.2万亩,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呈现“八化”发展特点。

据了解,林口县拥有70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历史,对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良好传承和丰富经验。“八化”,即种养品种多元化、产业推进链条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种植模式规范化、生产经营集约化、技术服务社会化、药材销售品牌化、政策扶持一体化。

白鲜皮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

林口县坚持中药材道地性导向和市场规律,通过多年驯化和试种,全县发展苍术、白鲜皮、黄芪、平贝、玉竹、赤芍、防风、白头翁、穿地龙等种植品种24个。发展梅花鹿、黑熊、林蛙、黑驴等养殖品种4个。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形成“育种+育苗+种植”本土产业发展模式。主打品种黄芪、白鲜皮、苍术、西洋参、平贝等道地药材全部实现本土种苗繁育。目前,全县发展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2处、亩。坚持规模化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基地达31处,遍布11个镇和各林场。一批产业能人探索实践了沙棘套种蒲公英、月见草、西洋参、板蓝根等中药材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道地药材用地、沙棘前三年没有收益等问题,还降低了沙棘除草管护成本,增加了道地药材收益,促进了土地节约利用。

黄芪移栽

林口县委、县政府要求农业技术部门,“中药材产业发展到哪里服务必须跟踪到哪里”,并成立了林口县中药材种植技术专家小组,组织全县副高级以上农技专家15人开展科技包扶工作,为中药材提供全程保姆式科技服务。

为破解中药材产业投资大、融资难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林口县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办法》,每年保证万元撬动资金支持“粮改药”。对新发展沙棘(亩以上)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按每亩苗木元贷款额度给予4年贴息贷款;对多年生中药材品种按每亩元贷款额度给予3年贴息贷款;对一年生中药材品种按每亩元贷款额度给予1年贴息贷款。目前,林口正在极力推动中药材产业由“做大”向“做强”转变,推动价值链向产业链延伸,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精准招商。

来源:新华社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如有转载请与作者或相关媒体联系

声明:向原创作者致敬,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gshue.com/csxt/5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