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和中药的临床应用同步练习(2)
一、最佳选择题1、以下辅料能祛风通络、散寒、行药势的是A、酒B、醋C、药汁D、姜汁E、盐水A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2、以下常采用醋炙的药物是A、黄柏B、延胡索C、巴戟天D、白术E、刺猬皮B常用醋制的药物有延胡索、甘遂、商陆、大戟、芫花、三棱、莪术、香附、柴胡、郁金等。黄柏、巴戟天盐炙;白术土炒;刺猬皮滑石粉炒。、醋的作用不包括A、行水解毒B、矫臭矫味C、散瘀止痛D、理气止痛E、疏肝健脾E醋味酸、苦,性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同时,酸具酸性,能与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从而增加其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醋能使大戟、芫花等药物毒性降低而有解毒作用。醋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成分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故可除去药物的腥臭气味。此外醋还具有杀菌防腐作用。4、苍术中的“燥性”成分是A、鞣质类B、有机酸类C、蒽醌类D、生物碱E、挥发油E苍术含挥发油较多,具有刺激性,即中医所指的“燥性”。苍术通过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明显降低,达到了去油、缓和燥性的目的。5、含有生物碱成分的中药常采用的炮制辅料是A、蜂蜜B、盐水C、姜汁D、麻油E、黄酒E炮制辅料对生物碱类成分可产生多种影响。酒含有乙醇,是具有稀醇性质的液体辅料。游离生物碱或其盐类可溶于酒。某些药物经过酒制后可以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提高药效的疗效。如黄连酒炙后小檗碱及总生物碱的溶出率高于生品。6、以下关于含有苷类的中药炮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酒作为炮制常用辅料B、用水处理时应尽量少泡多润C、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D、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E、炮制中注意杀酶保苷D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辅料对苷类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酒作为炮制常用辅料,可提高含苷药物的溶解度,而增强疗效。大部分苷类成分易溶于水,故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用水处理时应尽量少泡多润,以免苷类成分溶于水而流失,或发生水解而减少。除医疗上有专门要求外,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D属于游离香豆素的特点,香豆素中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并能升华。7、以下有关中药炮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药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B、炮制,在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事”C、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D、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E、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之一,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主要技术E中药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E选项是说的中药材,应该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主要技术。因此是不正确的。8、以下关于炮制对苷类药物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尽量少泡多润,防止成分损失B、常用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C、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D、常用炒、蒸、烘或暴晒方法破坏酶的活性E、乳香、没药等通过加热炮制可大部分除去毒性或强烈的刺激性E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1)尽量少泡多润,防止成分损失。(2)常用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4)常用炒、蒸、烘或暴晒方法破坏酶的活性。E选项是炮制对于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不符合题干的要求。9、以下哪个液体辅料具有引药下行的功效A、盐水B、酒C、醋D、姜汁E、蜂蜜A食盐味咸,性寒。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药物经食盐水制后,能引药下行,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并能矫味、防腐等。10、可以引药入肝、散瘀止痛的液体辅料是A.麻油B.盐水C.姜汁D.酒E.醋E醋味酸、苦,性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11、用酒炮制可使药性转化为A、藏B、沉C、降D、收E、升E酒能升能散,宜行药势,如大黄苦寒,性沉而不浮,经酒制后能引药上行。12、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是A、君药B、臣药C、佐助药D、使药E、佐制药A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其用量也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对成方加减时,不可减去君药,否则就是另行组方了。1、针对主证主病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称A、佐制药B、佐助药C、臣药D、君药E、使药D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14、能协调诸药、调和药味的是A、佐助药B、君药C、佐制药D、调和药E、引经药D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驱邪。15、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的是A、相须B、相使C、相杀D、相畏E、相恶B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16、石膏配知母属于的配伍关系是A、相杀B、单行C、相畏D、相须E、相反D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17、用人参治疗补气固脱属于七情中的A、单行B、相恶C、相反D、相须E、相使A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18、生姜配半夏属于A、相反B、相杀C、相畏D、相恶E、相使B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姜杀半夏。19、能增强原有药物功效的配伍是A、相反B、相杀C、相恶D、相须E、相畏D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20、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的配伍是A、相须B、相杀C、相使D、相反E、相恶D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如上所述,在药物七情中,论述药物基本配伍关系的只有6项。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此外,若按协同与颉颃论,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畏、相杀、相恶却表示颉颃。二、配伍选择题1、A.甘草汁B.米醋C.黑豆汁D.稻米E.灶心土1、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辅料ABCDEA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甘草作为液体辅料使用的是甘草汁。2、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的辅料是ABCDEE灶心土味辛,性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等。与药物共制后可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增强药物疗效。、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的辅料是ABCDED稻米味甘,性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与药物共制,可增强药物疗效,降低刺激性和毒性。中药炮制多选用大米或糯米。2、A.挥发油类B.生物碱类C.苷类D.有机酸类E.油脂类1、醋制后可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疗效的是ABCDEB醋是弱酸,所含醋酸能与游离的生物碱结合成盐。生物碱的醋酸盐易被水溶出,从而增加水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疗效。2、应及时加工处理,宜阴干,加水处理宜“抢水洗”的是ABCDEA凡含挥发油的药材应及时加工处理,干燥宜阴干,加水处理宜“抢水洗”,以免挥发油损失,对加热处理尤须注意温度的控制。、常采用炒、蒸、烘等方法破坏酶的活性以免有效成分损失的是ABCDEC苷类成分常与酶共存于植物体中,植物细胞中往往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苷可被相应的酶分解,从而使含量减少而降低或失去疗效。、A.苍术B.斑蝥C.白术D.马钱子E.枳壳1、炮制后能缓和燥性和酸性,增强健胃消胀作用的药物是ABCDEE麸炒枳壳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风疹瘙痒。麸炒苍术辛味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痰饮停滞,脘腹痞满,青盲,雀目。2、药物炮制后降低毒性,矫正气味,可内服的药物是ABCDEB米炒斑蝥毒性降低,其气味得到矫正,可内服。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用于经闭癥瘕,狂犬咬伤,瘰疬,肝癌,胃癌。制马钱子毒性降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可供内服,常制成丸散剂应用。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瘀痛,痈疽疮毒,瘰疬,痰核,麻木瘫痪。、炮制后增强健胃止泻作用,多用于脾虚泄泻的药物是ABCDEC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4、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1、由四逆汤化裁为通脉四逆汤属于ABCDEB通脉四逆汤是四逆汤酌增附子、干姜用量化裁而成,属于药量增减的变化。2、由麻黄汤化裁为三拗汤属于ABCDEA三拗汤,即麻黄汤去桂枝。此方虽仍以麻黄为君,但无桂枝的配合,故发汗力弱;且配以苦杏仁为臣,故其就由原来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而主治外感风寒表实剂,转化为能宣肺散寒、止咳平喘而主治风寒犯肺之咳喘的基础方了。5、A.治疗主证的药B.治疗主病的药C.助君药治兼证的药D.调和诸药的作用E.消除君药毒性的药1、使药的含义之一是ABCDED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2、臣药的含义之一是ABCDEC臣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6、A.佐助药B.佐制药C.使药D.君药E.臣药1、针对兼证或对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称ABCDEE臣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二是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2、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称ABCDEC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驱邪。7、A.相杀B.相恶C.相使D.相畏E.相须1、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的配伍是ABCDEB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2、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的配伍是ABCDEA七情配伍关系中,属于相杀配伍。注意与相畏区别开。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则属于相畏。8、A.相反B.相使C.相恶D.相杀E.相须1、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避免的配伍是ABCDEC2、临床用药时原则上应绝对禁止的配伍是ABCDEA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此外,若按协同与拮抗论,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畏、相杀、相恶却表示拮抗。9、A.相畏B.相杀C.相须D.相反E.相恶1、附子配干姜属ABCDEC附子配干姜能显著增强回阳救逆之效,石膏配知母能显著增强清热泻火之力,故均属相须配伍关系。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行气作用能降低或者削弱人参的补气功效,故属相恶。2、石膏配知母属ABCDEC附子配干姜能显著增强回阳救逆之效,石膏配知母能显著增强清热泻火之力,故均属相须配伍关系。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行气作用能降低或者削弱人参的补气功效,故属相恶。、人参配莱菔子属ABCDEE附子配干姜能显著增强回阳救逆之效,石膏配知母能显著增强清热泻火之力,故均属相须配伍关系。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行气作用能降低或者削弱人参的补气功效,故属相恶。10、A.纠性B.减效C.增效D.增毒E.减毒1、相须相使表示ABCDEC在药物七情中,论述药物基本配伍关系的只有6项。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2、相畏相杀表示ABCDEE在药物七情中,论述药物基本配伍关系的只有6项。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相恶表示ABCDEB在药物七情中,论述药物基本配伍关系的只有6项。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中药炮制辅料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除主药以外所加入的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药可起协调作用,或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减少副作用,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1、具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的炮制辅料是A、酒B、醋C、蜂蜜D、姜汁E、蛤粉D生姜味辛,性温。升腾发散而走表,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药物经姜汁制后能抑制其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2、以下除了河砂之外,还有哪个辅料主要作为中间传热体使用A、灶心土B、滑石粉C、麦麸D、稻米E、蛤粉B应用河砂作为中药炮制的辅料,主要是作中间传热体,利用其温度高、传热快的特点,使质地坚韧的药物质地酥脆,或使药物膨大鼓起,便于粉碎和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中药炮制常用滑石粉作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可使药物受热均匀。2、理中丸与人参汤,两方组成与用量(干姜、白术、人参、甘草各三两)完全相同,前者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治中焦虚寒,脘腹疼痛,自利不渴,或病后喜睡等;后者为汤剂,主治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症见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四肢不温等。1、以上这段话体现的是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C同一方剂,由于配制的剂型不同,其作用也就不同。理中丸与人参汤,两方组成与用量(干姜、白术、人参、甘草各三两)完全相同,但是功效不同,就是因为一个是丸剂,一个是汤剂。因此答案是C。2、关于理中丸和人参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理中丸适用于虚寒较轻,病势较缓的病情B、理中丸适用于虚寒较重,病势较缓的病情C、人参汤适用于虚寒较重,病势较急的病情D、人参汤治疗效果较为迅速E、理中丸和人参汤都可用于治疗中焦病症B虚寒较轻,病势较缓,取丸(理中丸)以缓治;后者虚寒较重,病势较急,取汤(人参汤)以速治。、《伤寒论.太阳病》篇的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的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象浮紧等。1、麻黄汤中的苦杏仁,其苦微温而润降,略兼宣肺,功能降肺气以助麻黄平喘,散风寒以助麻、桂解表,此为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E、引经药C2、麻黄汤中的炙甘草,其甘温,功能调和诸药,其为A、君药B、臣药C、佐药D、使药E、助药D佐药为苦杏仁,其苦微温而润降,略兼宣肺,功能降肺气以助麻黄平喘,散风寒以助麻、桂解表。使药为炙甘草,其甘温,功能调和诸药。4、某女,年过而立,脚气红肿疼痛数日,当日又不慎被开水烫伤手背,可嘱患者每日外用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獾油,按其使用说明涂抹手背的烫伤处;再取能杀虫止痒的复方土槿皮酊,按其使用说明涂搽脚气。1、以上中成药的配伍所体现的是A、功似配伍B、功异配伍C、相须配伍D、相使配伍E、相畏配伍B功异配伍即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功效相异的中成药同用,以适应复杂病情的用药方法。从中医角度说,一个患者在某个时期可以同患两种或两种以上病证,对这种病情复杂的患者,若单靠某一种中成药治疗,就很难做到对证用药,取得预期效果。若依据所患的病证,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适应的中成药配伍同用,那就能做到对证用药,取得预期的效果。临床各科均可见到许多此类配伍用药的案例,应用模式可同为内服,或同为外用,或内服与外用并施。2、以上所体现的配伍的基本含义是A、两个或两个以上功效相异的中成药同用,以适应复杂病情的用药方法B、两个或两个以上功效相似的中成药同用,以增强药效的用药方法C、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D、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E、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A功异配伍即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功效相异的中成药同用,以适应复杂病情的用药方法。四、多项选择题1、炮制中所用到的炼蜜的作用是A、增强药物疗效B、解毒C、矫臭矫味D、缓和药物性E、涩肠止泻ABCD中药炮制常用的是炼蜜,即将生蜜加适量水煮沸,滤过,去沫及杂质,稍浓缩而成。用蜂蜜炮制药物,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或起解毒、缓和药物性能、矫味矫臭等作用。2、盐的作用包括A、软坚散结B、清热凉血C、解毒防腐D、引药上行E、矫味ABCE食盐味咸,性寒。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药物经食盐水制后,能引药下行,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并能矫味、防腐等。、以下属于液体辅料的是A、酒B、醋C、药汁D、滑石粉E、姜汁ABCE以上的滑石粉属于固体辅料,因此不选择D,其他都是属于液体辅料。4、灶心土的作用包括A、温中和胃B、涩肠止泻C、补脾益肺D、止呕E、止血ABDE灶心土味辛,性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等。与药物共制后可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增强药物疗效。5、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有A、只能使药物化学成分发生一定的量变B、增强药物生物碱类、苷类化学成分的溶出率C、降低挥发油类、有机酸类成分含量D、改变药材中鞣质类成分的含量E、破坏或抑制药材中酶的活性,保护有效成分BCDE6、以下哪些材质可以作为药材炮制的固体辅料A、糯米B、灶心土C、滑石粉D、蛤粉E、高粱ABCD
糯米、灶心土、滑石粉、蛤粉、麦麸、河砂等都可以作为药材炮制的固体辅料。
7、醋制的主要目的是A、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B、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C、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D、矫臭矫味
E、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BCD
醋味酸、苦,性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同时,酸具酸性,能与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从而增加其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醋能使大戟、芫花等药物毒性降低而有解毒作用。醋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成分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故可除去药物的腥臭气味。此外醋还具有杀菌防腐作用。
8、常用麻油炮制的药物有A、马钱子
B、白前
C、蛤蚧
D、三七
E、枇杷叶
ACD
常用麻油炮制的药物有蛤蚧、马钱子、三七及动物骨类等。
9、中药炮制的目的有A、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B、增强药物疗效
C、缓和药物性能
D、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
E、便于调剂制剂
ABCDE
中药炮制的目的有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疗效、缓和药物性能、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便于调剂制剂。
10、使药所包含的内容是A、引经药
B、佐助药
C、调和药
D、佐制药
E、反佐药
AC
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11、下列属于君臣佐使中佐药的意义的是A、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
B、消除或减缓君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C、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D、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E、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BDE
佐药: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12、以下属于方剂组成变化的是A、给药途径变化
B、药味加减变化
C、病患的不同
D、药量加减变化
E、剂型更换变化
BDE
方剂的组成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1.药味加减变化;2.药量加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
1、中药配伍的目的有A、矫正不良气味
B、增强治疗效能
C、减少不良反应
D、扩大治疗范围
E、适应复杂病情
BCDE
中药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矫正不良气味是中药炮制的目的。
14、以下七情配伍中若按协同与拮抗论,表示拮抗是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E、相恶
CDE
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此外,若按协同与拮抗论,相须、相使表示协同,相畏、相杀、相恶却表示拮抗。
15、下列配伍中属于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的是A、乌头配半夏
B、石膏配知母
C、麻黄配桂枝
D、甘草配甘遂
E、人参配莱菔子
BC
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麻黄配桂枝增强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无汗的效果。
16、下列配伍中属于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的是A、乌头配半夏
B、石膏配知母
C、麻黄配桂枝
D、甘草配甘遂
E、人参配莱菔子
AD
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中药资料(全)网盘扫码免费领取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