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自古有吃粽子、饮雄黄、竞龙舟的传统。”,但是,五月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禁忌你知道吗?
五毒日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而因为接近夏至,又被称作“天中节”现在提起端午,关键词总是“屈原”、“龙舟”、“粽子”,可端午节的起源,却远远早于这些关键词:
端午节源自南方吴越,是先民创立用于祭拜龙祖的“龙升天”的吉日,因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后来被赋予了纪念屈原的含义,而在北方,先民则把五月初五称作“恶月恶日”的“五毒日”。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这都是一个“祛病防疫”的重要日子。
一、五毒月
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因为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
五月的卦名是“姤”,五阳在上,一阴在下,当阳气上升到了极点,再无可升之地,就会向它的反面转化,阳气渐消,不知不觉间,阴气已从地底下慢慢滋生,天下万物都能相遇,雌性的已经开始孕育。
由此可以看出五月处于阳极转阴的节变之时。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也变得潮湿,由于有了适合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各种毒虫、蚊蝇幼卵及微生物等进入大量繁殖期和活跃期,同时人体也极易受到湿热之邪的侵袭而发病。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生活环境简陋,改变环境及医疗条件落后的前提下,农历五月因虫咬、中邪、感染瘟疫、精神烦躁等导致生病、死亡、意外的人陡然增加,正因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瘟疫爆发、邪气伤身等引起古人对这个月的恐惧,故将这个月称之为“毒月”。
二、九毒日
忌日与月球的运行有关,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有关,与地球上天气变化有关。人在宇宙中是十分渺小的,天体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人产生影响,这是已被现代科学证实了。中国古代的理论多靠哲学推理和统计学验证,而不是靠实验室里的论证。至于古代养生学者列举的忌日的根据是什么,只有靠现代人去探研了。
以下是年农历五月的「九毒日」及「天地交泰日」,请千万谨慎这十天,甚至是一整个月。
初毒日五月初五(阳历6月25日)
五月初六(阳历6月26日)
五月初七(阳历6月27日)
中毒日五月十五(阳历7月05日)
五月十六(阳历7月06日)
五月十七(阳历7月07日)
末毒日五月廿五(阳历7月15日)
五月廿六(阳历7月16日)
五月廿七(阳历7月17日)
天地交泰日五月十四(阳历7月04日)
四天王巡行,夜子时为天地交泰日。
另外,还有农历夏至、冬至这两个阴阳大转换的节气的前后三天(最好是半个月)最好也是清净独处、敦伦闲邪。
阴历五月开始整整一个月,希望爱惜自身的人,都遵守它,请大家在这个月里多多行善,念念善念,茹素戒淫,放生积德!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天热了,各种各样的毒都出来了,蛇、虫、蚊、蚁、蝎子、蜈蚣、蟾蜍等。
民间向来有“端午至,五毒出”这样的俗语。其原因主要是古代受制于卫生及医疗条件,到了农历五月,天气开始炎热,蚊虫增多,导致滋生各种病菌传播,所以瘴疠之气骤增,瘟疫比较容易流行,所以人们会觉得五月不吉利,是“恶月”,我们特别要注意来预防。甚至盛传“邪崇当道,五毒并出”,“不举五月子”这样的禁忌。同样也有了“饮雄黄酒”、“蓄兰沐浴”、“撒石灰”、燃药烟”以驱赶瘟疫毒虫的习俗。
虽然这些说法是受当时医疗水平和认知的局限,但进入农历五月,通常大部分地区会迎来比平时更多的降雨,加之气温升高,空气潮湿,各种细菌滋生繁殖较快,也确实需要“避毒”、“驱毒”。
传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阴阳之气相争,阴气胜出,邪祟、鬼魅、百毒、瘟疫将随着酷暑的到来而慢慢猖獗,于是五月又称为“恶月”;五月气候温热多雨,有时还会乍暖还寒,所以古人也称五月为“郁蒸”。
三、五毒月不宜行房
五月,人体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所以阳气外散时,内里虚弱,不适合进行泄耗的活动,也特别容易得心脏病;此月湿热加重,易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还引起口舌生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脾虚湿困或湿热下注,女性易患妇科病,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的妇科病,男性易出现精气活动受阻,所以在这个时候不容易受孕。
古人认为五月不宜行房也不是不无道理,不能全盘否认,若身体不适节制房事也是必要的。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
五月初五也就是端五这一天开始、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农历五月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五月十三日也是禁忌,总之如能在整个阴历五月不同房禁欲对身体修复有极大的好处。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天地间道法的奥秘。
《黄帝内经》中有段采用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方式,谈论了性生活的忌日。素女说:每年农历五月,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凡同房者不出三年必夭亡。用什么可以验证呢?取白色新布一尺,于当晚悬挂东面墙上,第二天早上观看必有血色,切忌合房,特别是性欲重的人小心在五毒月失掉真阳,真阳一失,命不久也!
五月为天地交泰之月,阴阳混沌不分,人体脏腑气血受极大影响,保精惜命,宁神内守,方可安然度过,反应人身,肚里空荡荡,走步无力,没有精神。
对于这种规劝,许多人是不信的,但知道后又未必敢以身试法。农历五月十六日子夜观天象,天呈淡红色。子时是23时至1时,不是出晚霞的时辰,此时天色红必有原因。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极为有限的。
道医讲,人与宇宙为一体,人体五脏六腑皆受天地运行的影响,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农历五月初一禁起,戒过一月。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
今人各种突发病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塞等,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无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
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症,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其为病也由渐而深,由微而着,初虽所患尚小,久则酿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谨守于先也。多欲伤生,断非药饵能补,好色者恃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草根树皮之品,万难益髓填精,其能滋补者,不过偏阴偏阳,藉以流通气血,及气血既亏,虽药石亦无从补救。古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慎无恃药可补身。
四、如何“解毒”?
那么古人是如何解决“毒月毒日”的呢?这个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可以知晓:
1、挂艾草和菖蒲。这两种草药都有一种特别的香味,有提神开窍,芳香避秽的作用。将这两样草药采摘挂于门前,或制成香囊,可以祛病、防蚊虫、辟邪气。
2、沐兰汤。端午是一年之中草药药性最足的时候,所以古代很多地方有“沐兰汤”的习俗,指采摘佩兰、艾草、菖蒲及其他草药,煎草药水沐浴。可以有治疗皮肤病、祛邪气的作用。
3、熏苍术。将苍术等草药点燃后形成烟雾,对房屋进行熏蒸,不但会散发出清香使人神清气爽,这些药物及气味,也可以驱赶蚊虫。
4、饮雄黄酒。《白蛇传》中白娘子现出原形就是因为在端午节误饮了雄黄酒。所以雄黄自古就被当作杀虫药和解毒剂,对蛇、蝎等毒虫有克制作用。同时与它有相同功效的还有菖蒲酒等药酒,也用来喷洒以驱毒虫。从卫生角度来看,喷洒酒和雄黄,也确实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因此在端午节,我们不仅可以吃粽子,也可以效仿古人做一些驱邪避秽的养生方法,比如艾灸、挂香囊、中药熏蒸、泡脚等方法,振奋阳气,祛病强身。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