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导语
寒冬已去,万物复苏,各种植物也开启了它们的生命征程,即将萌发破土而出,让我们先来感受下这些药用植物幼苗萌发时的样子........
1、百合(LiliumlancifoliumThunb)
产地生境
产中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青海、西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吉林等省区。
甘,寒。归心、肺经。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2、苍术(北苍术A.chinensis(DC.)Koidz)
北苍术地方名:枪头菜(东北、西北及内蒙古),华苍术(宁夏),山苍术(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刺儿菜(河北、陕西、宁夏、青海)。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商品名称:北苍术、关苍术。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尚有同属植物茅苍术(南苍术),茅苍术主要分布于河南、江苏、湖北、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北苍术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此外,东北还将关苍术作苍术入药。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3、玉竹(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Mill.)Druce)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台湾等地。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4、艾叶(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
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河北。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5、柴胡(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和华中各地。生长于向阳山坡路边、岸旁或草丛中。常野生于较干燥的山坡、林缘、林中隙地、草丛及路旁。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6、黄芪
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
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和甘肃等地。生长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上。
甘,微温。归肺、脾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7、黄精(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
分布于安徽、江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生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海拔-2米。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8、冬凌草(碎米桠Rabdosiarubescens(Hemsl.)Hara)
分布于中国湖北,四川,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生于山坡、灌木丛、林地、砾石地及路边等向阳处,海拔-2米。
苦、甘,微寒。归肺、胃、肝经。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癥瘕痞块,蛇虫咬伤。
9、虎杖(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
产中国陕西、甘肃、华东、华中、华南、四川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生于山坡灌丛、山谷、路旁、田边湿地。
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肺热咳嗽。
10、地榆(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
产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河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疏林下,海拔30-米。广布于欧洲、亚洲北温带。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由于时间关系,本期先分享到这里哦!如果觉得好看的同时还能学习中药知识,别忘了转发支持小编哦!
素材来源:网络;整理校编:猎药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