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是中医的说法,体内湿气过重,中医理论认为“风、寒、暑、湿、燥、火”为外感六淫邪气,邪气侵袭人体则致病。气候潮湿、久居湿地、涉水淋雨则湿邪易侵袭人体。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
对于湿气重,有一个最明显的体征,那就是舌头上的齿痕。与此同时,舌苔也会由薄苔向厚腻发展,这也是湿气导致的。如果舌苔偏白,那就是偏寒湿;如果舌苔偏黄,那就是偏湿热。
如何改善呢?
一、寒湿体质
针对寒湿体质人群,不能吃生冷水果、冰冻饮料、冰冻啤酒、长期喝凉茶,比如有些脾胃阳虚的人群,服用香蕉、火龙果就会腹泻。
还可以用党参、茯苓、白术、苍术、陈皮煲汤。苍术、白术性质偏温,燥湿健脾。
二、湿热体质
首选瓜果蔬菜,比如赤小豆、绿豆、薏米都是清热祛湿的食物,可以用来煲粥;空心菜、苋菜是降火的叶菜,黄瓜、丝瓜、冬瓜、莲藕、西瓜、荸荠等瓜果,都是不错的清热祛湿的食物,湿热体质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三、出汗
水肿是一种将体内多余水分排出的办法,同理,湿气聚集在人体内,我们适当出汗也是可以把湿气排出的。
平时打打太极,慢跑,打打羽毛球,只要出汗后及时用汗巾擦干,这都是很好的,其次也可以选用药物足浴,比如选用温胆汤泡脚,泡到身体微微发汗是最佳状态。
四、不吃肥甘厚味
红烧肉、锅包肉、粉蒸肉、芋头扣肉、糖醋排骨这些名词光是听到,脑海里就自我幻想着美拉德反应了,可偏偏是这些美食,在带来舌尖上的快感的同时也带来了痰湿。
根据西医营养学来说,但凡脂肪、热量高的食品,比如猪肉、蛋糕、炸鸡等等,那都是带来痰湿的祸根,也不是完全不能吃,但是本就湿气重的人在这个时间节点可千万别多吃。
五、总结:
1、平衡心态、乐观积极,不要过分的压抑或放纵自己。
2、饮食均衡,可适当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少吃寒冷食物(特别是冷饮)。
3、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注意保暖。
老年康复之友
扫描